澳门十大网赌信誉网址大全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增强野外推理的证据意识——2021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三)

2023-07-14

科学推理是以科学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对现象发生的规律给出的预测和猜想。对野外的各个对象进行研究,推理其固有要素和成因,需要有合理的证据链,而不是瞎猜或凭感觉。2023年7月10日,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团队在天斧沙宫及湟水河沿岸湿地进行考察。

上午,实习团队来到天斧沙宫地质公园,亲眼见证了第三系红层及其发育的丹霞地貌,同学们对其成因和特点踊跃提出自己看法,然而大多数人的观点只不过是凭感觉脱口而出,甚至没有人想到运用自己的手、鼻、口或者仪器等方式对其进行观察,缺乏科学研究所需要的严谨逻辑。针对这一现象,曾彪老师指出“科学研究就像警察办案,需要完整的证据链”。科学的推理需要有证据来佐证,不然只会是空中楼阁,被人稍微质疑就会变得哑口无言,甚至造成误导后人的严重后果。在结合了五感,运用了土壤紧实度仪,滴盐酸等方法后,同学们发现红粘土内有石膏析出并伴随强烈的石灰反应。结合兰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带,推理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对应的地质历史时期,此地处于相对干热的气候条件。经过一系列类似的引导后,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同学们渐渐形成了主动寻找土壤留给人们的“证据”的想法,并学会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推理,这极大启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图1 曾老师为大家树立“证据链”思维

下午,实习团队奔赴湟水河与黄河交界处的湿地区域,此处生长着大片的芦苇荡。实习团队利用土钻获取了一米左右的土芯。同学们可以很直观地看见芦苇下面的土壤表层有新鲜的还没分解的腐殖质,其中还混合了细粒粉沙和植物根系,土壤剖面向下表现为粘粒、细沙、交替分布,底部出现黑色的泥炭是胶泥层。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推断湿地土壤表现出的层位特征差异与气候变化和黄河水量及阶地发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而青灰色的泥碳层是强烈腐殖质化和潜育化的结果,对应的是湿地植被较好的时期。这一次野外推理探索,前期没有老师一步一步详细讲解和指导,同学们仅仅通过仔细地观察和手头的工具,就能对着清晰展现特征的土芯将其特征和形成原因说出大概,说明同学们对于分析土壤发育条件和过程有了相对充分的认知和了解。随后曾老师对本次取样土壤的重点特征进行了补充说明。

图2 曾彪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土壤剖面

张芬老师则为同学们详细地讲解了此处湿地的植被特征。张老师指出,植物的地带性分布可分为经度地带性、维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植被地带性的决定因素是温度,但此地植被是非地带性的隐域性植被,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主要生长有芦苇、披碱草等植物。另外从生态系统功能方面来讲,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下,亲身感觉了周围温度,同学们更加理解了湿地温度调控的作用。

图3 张芬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区域植被特征

通过一天的实习,同学们领悟到要运用手头的工具对事物及现象进行观测,绝不能只是走走看着,最重要的是要发掘可用的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来佐证自己的推理,这才是对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相信这对同学们之后的研究生活也能起到极大帮助。天气是炎热的,太阳是火热的,然而实习团队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更是炙热,相信随着实习的进行,同学们将会愈加成熟,愈加像一个真正的地理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