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第二天,风和日丽,同学们于八点整准时出发,经过40分钟的车程,到达了南营水库。南营水库位于石羊河支流的金塔河干流出山口处,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其补给水源主要为每年4-5月的积雪融水和6-9月的降水,水量还受人类调控,由于恰逢厄尔尼诺年,北方地区普遍干旱,为保障下游地区用水,南营水库大量向下游泄水,因此水库水量匮乏、干涸见底。

在水库旁,李育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其团队在河西走廊地区开展的工作,通过研究地表沉积物中的指标、沉积物序列和湖泊面积的增减,结合地方志等资料,发现距今10000年以来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就存在着相互作用,距今4000-2000年,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强烈支配,而2000年前至今,人类活动主导了地表过程、湖泊演化和区域水资源变化。

下午,在两位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沿着冰沟河徒步进入到海拔约3000米的深山,在徒步过程中主要学习气象仪器、观察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岩石主要类型并寻找古冰川遗迹。
徒步伊始,张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动记录冰沟河气象因子(如温度、湿度、压强、风速)的气象仪以及气象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沿途中,同学们对路边的岩石类型进行了探索讨论,并在路途中看到土拨鼠、马、牛、羊以及翩翩起舞的蝴蝶。经过约三小时的长途跋涉,在海拔约2900米发现古冰川侧碛与典型冰碛物。


在今日实习的终点——海拔约3000米的一处高山灌木丛,张德忠老师引出了关于山顶碎石成因及山腰石块的搬运方式的问题,经过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得出山顶碎石是由岩石的寒冻风化形成,山腰石块的搬运方式为蠕移。最后老师就今日的实习向同学们拓展了山体两侧植被巨大差异与积温的关系以及判断冰川退化过程的方法,同学们受益匪浅。

7.10实习Day2
实习第三天,同学们乘车前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的白塔寺,以小组为单位参观白塔寺景区。进入景区后,林立的白塔林出现在眼前,围绕着萨班灵骨复原塔,其为阔端为圆寂的萨班修建的灵骨舍利大塔,接着,同学们参观了凉州会盟纪念馆,了解了西藏是如何纳入中国领土,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白塔寺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实物见证,它以无可辩驳的历史证据,给“西藏独立”论者以有力批驳。


下午,同学们前往了位于河西走廊与腾格里沙漠的交界处的汉长城-凉州段遗址。两段长城遗址中间穿插着一条黄羊河的支流——洪水河,洪水河一岸为绿洲,另一岸则为荒漠草原。李育老师向同学们普及了洪水河的大概形成时间,并通过对沉积物的研究发现洪水河以前是一个湖泊,慢慢演化成了河流,切割了汉长城遗址,并在下游与黄羊河交汇。在讨论过程中,李老师由浅入深带领同学们积极思考,鼓励大家在思考时要结合多个要素与尺度。


接着,张德忠老师带领同学们徒步进入腾格里沙漠腹地。张老师教同学们辨识沙漠中常见植物以及了解这些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白刺、柽柳、梭梭等。接下来张老师引导大家思考如何科学防治沙漠化,在沙漠中盲目种植植物是否合理,是让沙漠自然发展还是对其人为干预。小组讨论过后,大家得出结论,科学防治沙漠化应该始终坚持充分考虑当地生态情况,合理种植固沙植物,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同学们就沙漠中的大砾石从何而来进行了激烈讨论,还“沙漠风成砂粒径的影响因子”为主题进行了拓展交流。

通过这两日的实习,同学们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产生了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变,同时锻炼了同学们对地理要素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了大家对地理学知识进行整体融合、思考问题、知识结合实际的能力。